我國傳統的開放系統互連(OSI)參考模型一般分為七層:應用層、表示層、會話層、傳輸層、網絡層、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。讓我們首先分析網絡層和數據鏈路層之間的關系。物理層處理一系列的信號處理,如電壓等級、電波強度和光閃爍01系列加工而成。今天談談網絡層和數據鏈路層之間的關系。
數據鏈路層提供兩個直接連接的設備之間的通信功能。因此,如果你仔細觀察世界上的網絡,你會發現這些網絡是由許多這樣的數據鏈路組成的。這一層不再處理系列0和1,而是將這些系列0和1設置成一個稱為“幀”的塊。然后轉移。一條鏈路也可以看作是網絡傳輸的最小單位。網絡層中的IP負責不直接連接的兩個網絡之間的通信。首先,我來介紹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,它是我在TCP/IP圖中看到的。一個人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旅行,打算乘火車、飛機和汽車到達目的地。于是,他決定去旅行社買機票和火車票。
旅行社不僅為他預訂了旅途中的機票和火車票,還為他制定了詳細的行程。他什么時候需要坐飛機,什么時候需要坐火車,一目了然。當然,飛機票和火車票只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有效。仔細分析機票和火車票,不難發現每張票只能在一定的有限范圍內移動,所以此時的“范圍”就像通訊網上的數據鏈路。這是直接連接。那么整個過程的行程就相當于網絡層。如果我們只有行程而沒有票,我們就無法通過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。相反,如果我們只有車票,是很難到達目的地的,因為你不知道該坐哪一路車,以及在哪里轉車。所以,兩者兼得是必須的。同樣,在計算機網絡中,也需要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來實現與最終目的地址的通信。